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与推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以系统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为重点,优先补齐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管网等设施短板,消除空白,坚持因地制宜,系统识别问题,抓住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要组织对进入市政污水收集设施的工业企业进行排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评估,经评估认定污染物不能被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或可能影响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的,要限期退出。
要根据三年行动目标要求,形成建设和改造等工作任务清单,优化和完善体制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有序推进,三年行动取得实效。加强管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管材产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五、强化责任落实(一)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完善审批体系,压减审批时间,主动服务,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建立健全市政管网私搭乱接溯源执法制度。
在分析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现状基础上,统筹协调,谋划长远,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系统性,压茬推进。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作为垃圾无害化、清洁化处理的方式之一,垃圾焚烧发电因为减量化程度高、垃圾处理能力强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初,全国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超过68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50亿千瓦时,年垃圾处理量超过1.05亿吨,占全国城镇垃圾清运量的比重为35%以上。有专家预计,2019年至2020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将迎来投产旺年,市场规模有望高达千亿元。根据征求意见稿,垃圾焚烧厂运营维护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根据《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750万千瓦。
4月26日晚播出的奔跑吧兄弟节目,以城市垃圾为主题,跑进了杭州九峰垃圾焚烧项目及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更引发了各界对于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关注。生态环境部29日宣布,将强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行动,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好。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圣近日在《环境保护》杂志上撰文表示,垃圾焚烧发电要保证稳定达标排放并不容易。垃圾焚烧发电最引起公众关注的是二噁英,由于二噁英排放属于微量,暂时无法实现在线监测。在生态环境部今天上午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局长曹立平表示,将制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管理的规定(试行)》,建立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督促企业公开5项常规污染物(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一氧化碳)自动监测日均值及实时炉温等相关数据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计划,将统筹调度2.2万人次,全面覆盖京津冀与周边区域2+26个城市与汾渭平原11个城市,共计39座城市。
为了巩固蓝天保卫战的取得的成果, 从5月8日开始,新一轮的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将再次启动。根据老崔了解,从2018年开始的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截至目前,已经统筹调度了1.95万人次,开展了22轮,检查次数超过66万,找出并移交了5.2万个环保问题。2018年的机构改革中,生态环境部首次设立生态环境执法局,主要负责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工作。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是生态环境部的重点工作,更是生态环境执法局重中之重的工作内容,直接关系到蓝天保卫战能否最终打赢。
蓝天保卫战新一轮督查,覆盖你的家乡了吗?。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计划,将统筹调度2.2万人次,全面覆盖京津冀与周边区域2 26个城市与汾渭平原11个城市,共计39座城市。
从5月8日开始,新一轮的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将再次启动。新一轮强化监督将真正实现压茬式、无缝隙、全覆盖,强化力度,优化方式,针对各个城市的不同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空气质量实质性改善。
重点区域强化监督促使蓝天保卫战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蓝天天数多了,雾霾少了,PM2.5平均浓度大幅下降,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有所提升。日前,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表示,5月8日,新一轮的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将正式启动。不过大气污染形势仍旧不容乐观,按照曹立平局长的说法:污染治理成果仍不牢固,秋冬季大气形势确实非常严峻,剩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稍有松劲就可能回潮反弹东旭蓝天总裁卢召义此前曾表示。严格按照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循环经济的管理理念,对入驻企业实行环境准入门槛制度。二是制定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及运输方案,并对其中适合回收再利用的固体废物制定科学合理的回收利用方案及技术措施,发展回收再生产业,实现废物资源化,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为破解瓶颈制约、加快丝网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安平县与东旭蓝天携手,共同谋划了华融环保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园区将成为河北省内首家多镀种废水处理园区。
安平县县长范庆法代表县政府致辞时表示,丝网是安平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历经500多年的传承创新,形成了从拔丝、织网到滤器制品的完整产业链,构建起了工业制造、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一体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2018年,安平县丝网业产值达560亿元,产品已发展至6大系列、4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生活及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精尖领域,产销量、出口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
2019年3月20日,项目环评报告书取得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批复文件,宣告华融环保产业园的建设正式启幕。范庆法县长希望华融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早见成效。
与此同时,东旭蓝天一直希望通过不断实践,找到能源与环保之间更多结合点,目前我们认为静脉产业园是最好、最适合东旭蓝天的方式。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丝网生产中镀锌、浸喷塑等必不可少的表面处理环节,成为了影响产业发展的痛点,传统特色产业正遭遇着成长的烦恼。园区将引进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及环保处理技术,采取集中生产、统一治污、节能减排和实时监控的方式,在园区内实现各类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对丝网等产品在电镀环节所造成的污染进行统一治理。2018年12月5日,取得199亩项目用地不动产权证。
丝网入园,统一治理安平县素有中国丝网之乡的美称,丝网加工生产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另外,园区内废酸再生能力为4t/h,HCl回收率99%,中水回用率可达60%,石灰粉尘将统一回收,全部回用于污水处理,铁粉统一回收后外售。
为落实习总书记嘱托,实施国家环保战略,打造蓝天碧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使传统产业的发展对环保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后,东旭蓝天总裁卢召义隆重宣布华融环保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并和执行副总裁邓新贵一道,与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共同为华融环保产业园培土奠基。
至此,新能源+生态环保双主业加身的东旭蓝天,将通过华融环保产业园样板工程的打造,亮出业绩高增长模式的新名片。战略协同,慧眼独具独具东旭IP特色的静脉产业园究竟是什么?顾名思义,静脉产业即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形成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和再生利用的绿色产业。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东旭蓝天智慧能源+环保治理创新模式的试点项目,华融环保产业园与东旭蓝天战略发展高度契合,充分融合了新能源和生态环保两大板块的发展优势,是东旭蓝天着力打造独具东旭IP特色静脉产业园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实践,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华融环保产业园示范项目的作用由此愈加凸显。其中,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方面,一是对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根据物流优化方案,设计规划分类收集系统、分选系统、资源化系统。在此情况下,华融环保产业园应运而生。华融环保产业园是东旭蓝天投资的战略性重大项目,被列为河北省重点项目、衡水市2019年重点开工建设项目,备受安平人民关注,得到河北省、衡水市和安平县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合作单位的长期关心与大力支持。
他说,华融环保产业园的建设,将彻底解决安平丝网表面处理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安平丝网产业工艺再造、产业链延伸和附加值提高,结束河北省无高端表面处理产业的历史,有效承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科技研发的落地,成就衡水立足国家雄安战略,成为衡水引入高端制造业落地发展的承接地,助力安平经济突飞猛进。目前,园区与国内知名电镀废水治理企业已达成战略合作。
2018年6月5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安平县规委会审查。4月30日上午,东旭蓝天在河北省安平县布局的高端环保产业园区华融环保产业园如期开工。
奠基仪式由安平县常务副县长张云龙主持。届时,园区运营的业务模式也将涵盖厂房出租、环保服务、能源服务、供应链服务以及互联网服务等诸多方面。